close
有一天,咱家女人們約好起了個大早,一同到久違的蜂大咖啡吃早餐。餐後決定散步回家,我們跨過中華路沿著博愛路往車站方向慢慢晃,一路上,有許多老回憶跟著走:老爹上班的西服店、老媽以前工作的布行,還有我曾經交往過的一位筆友。
「筆友?」外甥女驚訝地問。
「是啊,在姊妹雜誌裡的筆友欄認識的。」
「姊妹雜誌?」
二姐聽完馬上明瞭地點點頭。「沒錯,我也交過筆友。」
香港《姊妹》雜誌創刊於一九七零年,也是東南亞地區很暢銷的一本八卦雜誌,我印象中還有《銀色畫報》也賣得不錯,這些雜誌裡面除了看藝人的八卦和收集偶像照片外,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那夾頁裡的筆友欄,對,類似現在的交友網站。
我記得有一位從高雄來到台北工作男筆友,就在博愛路的某布行當學徒,通過幾封信後,還特別帶著他的照片從板橋搭公車過來偷看他,後來,好像是那家店或者附近發生火災吧,總之,筆友這事就不了了之了。
(最有可能的情況是:「外貌」協會上班的我在看過他的本尊之後,儘管他的字體好看,也教人感到興趣缺缺)
現在啊,沒有人有那閒工夫寫信買郵票貼郵票丟郵筒,然後再癡癡地等回信了。少了時空的隔開,一切講究即時,筆友進化成網友,不浪漫也不神秘,當然也少了練(看)字和練(看)文的樂趣了。
附註:
1.《姊妹》雜誌在2005年初改為《姊妹專業美容雜誌》。
2. 除了《姊妹》《銀色畫報》外,《世界電影》和《愛情青紅燈》都有「筆友欄」。
全站熱搜